sp;李秘本以为曹建安三人会有怨言,毕竟谁不想跟着孙吴大都督周瑜,见识一下这位文武全才的风光?
李秘还想着宽慰一番,岂知曹建安却看得很开:“小李捕头可不消这般说,我等只是公捕,追寻蛛丝马迹,调查人事凶案,才是正经,行军打仗,坐船开炮这种事,不适合我等,虽然有大都督坐镇,但总得有人冲锋陷阵,打仗就要死人,不管谁指挥都一样...”
“虽然倭寇人人得而诛之,我等也是恨不能食其肉,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打仗的事情就该懂打仗的去做,若公差去打仗,军士来查案,这世道可不就乱了?”
“说句不好听的,今番多亏小李捕头留下咱们哥仨,否则咱们上了战场,只怕也要当炮灰,死了也没个声响。”
曹建安确实言之有理,李秘也就不再多言,这三人乃是苏州府理刑馆的老人,常年四处奔走,对辖境内的村落也非常熟悉,有了曹建安三人带路,又有大部队留下来的马车,他们很快就来到了蔡葛村。
此时也是烟雨如幻,青山秀水之中,大片大片的桑田如巨大的绿玉,镶嵌在大地之上,只是那蔡葛村便如长满苔藓的一只老龟,有气无力地趴在河岸上。
村中的房屋便如龟背上的苔藓,又破又旧,看着难免让人有些心酸。
不过在村子后头的山脚下,却有着不少小楼,也有青瓦白墙的大户人家,周遭也有不少新建的瓦房。
进入村子之后,连曹建安三人都感到有些惊诧,因为村子前面那些“龟背苔藓”旧房里头,根本就没再住人,村民都搬到山脚下那些新房里去了。
此时李秘才真切感受到,周瑜给这个村子带来了多大的实惠,当他听姚氏等人说起,周瑜帮村民们改进了织机,使得他们收入大增,日子好过百倍之时,李秘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如今算是彻底见识了。
走在平整的铺河沙村路上,也不见任何泥泞,李秘等人也不由满心感慨,若大明朝多几个这样的周瑜,老百姓的日子也就好过太多了。
当今天子早年也是励精图治,万历前十几年,国力昌盛,史称万历中兴,而大明朝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对外战争胜利,也出现在万历,便是万历三大征。
由此可见,万历还是非常睿智的皇帝,只是因为他有脚疾,与朝廷文武官员又产生了不少矛盾,以致于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才荒废朝政,使得官场**不堪,百姓度日如年。
李秘已经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环境,他也早早便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通过这个时代的消息途径,来了解这个时代的局势发展,而不是依赖自己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储备。
所以当他见到这个焕然一新的蔡葛村之时,对周瑜的那种心态,也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无论这个周瑜大都督是真是假,他确确实实给蔡葛村的百姓,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收拾了心情之后,李秘也在曹建安三人的引领下,来到了里正的家中。
太祖朱元璋是穷苦出身,对官员也没甚么好感,反倒对百姓很亲近,虽然他卸磨杀驴,诛杀功臣,但对百姓确实有着大恩惠。
他不太重视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但对里正和粮长之类的芝麻绿豆,却非常的尊重,每年都会召见这些地方粮长,因为他知道,这些基层的人,才能够做出实事,他们是群体最大的,也是政策的最终执行者。
也是因为大明朝喜欢遵循祖制,所以里长在村里的地位非常高,甚至在县衙里头,也不会受到鄙夷。
蔡葛村的里长名唤蔡续宗,是个四十出头的精干男子,正是年富力强的时期,家中上老下小,虽然只是里长,但他竟然也纳了一房小妾!
上回姚氏和村里老六等人被传唤,就是蔡续宗带着去的,他自然是认得李秘的,虽然李秘穿着捕快的差服,但知府和推官都要征询李秘的意见,蔡续宗等人看在眼里,自然以为李秘是微服私访的巡按之类,否则怎么可能得到知府和推官如此敬重?
而曹建安三人乃是推官衙门的巡捕,时常下乡办案和巡检,彼时也是需要里长配合,所以大家也都并不陌生。
蔡续宗对曹建安三人自是毕恭毕敬,见得曹建安等人对李秘都俯首帖耳,这位里长对李秘自是不敢托大的。
李秘来此之前,早已想好了调查的方向,毕竟周瑜已经随军出征,早日调查清楚,李秘也早点安心,此时也不啰嗦,当即朝蔡续宗道。
“蔡里长,我有些问题,想要问一问姚氏,劳烦带我们走一趟吧。”
“这...”蔡里长闻言,脸色有些难堪,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但还是让李秘敏锐地捕捉到了。
不过他也没迟疑太久,便带着李秘等人,往村头走去,最后来到了一座破旧的土房前面来,然而李秘见得此情此景,却是大皱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