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秘便躲在灵牌龛的幔帐底下,听吕坤向老妪解释群英会的种种,这位大儒显然姜壁的调查更加深入,也更加的隐秘!
李秘今番来金陵寻找吕坤,本是为了印证姜壁和袁可立等人的调查结果,如今吕坤将自己调查所得,与老妪说起,李秘也终于是得到了可以说目今位置最直接的答案了。
这群英会极其庞大,涉及太广,或许某个朝廷大员,是群英会的人,又或许街头的某个乞丐,便是他们的眼线。
这个组织发展了数百年,已经完全渗透到整个皇朝下,无论是王公贵族亦或是草头百姓,无论是政治军事,亦或是化经济,群英会影响着整个大明朝的方方面面。
照着吕坤的说法,群英会培养出来的诸如周瑜程昱这样的名将和谋士,都是群英会的坚力量,为了培养这些人,他们调动了大量的资源,几乎是照着史实来塑造这些人。
培养出这样的一个人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些人如同活在梦里一般,被完全塑造成另一个人,而这个人还是三国时期的人,除了让他们接受这样的身份之外,更多的是召集大量的人才,具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才能。
他们甚至复制三国时期的建筑等等,在某个地方建立了一个小小的王国,堪称是微缩版的三国,似周瑜程昱这样的重点人物,便是在那小三国里头成长起来的。
所以他们是真真切切亲身体验过三国时期的那种风味,从小耳濡目染,才培养出这样的气质来,才让他们更加坚信自己的身份。
这种做法无异于完全抹灭掉一个婴儿的天性,将他们当成随便拿捏的陶泥,让群英会的培养团队照着模子,捏出他们的人生和宿命!
虽然早已知晓这些,可听着吕坤再度说起,李秘的惊讶程度,丝毫不必老妪要弱多少。
而随着调查不断深入,李秘越发感觉到困难重重,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甚么。
若把这个问题丢给姜壁,姜壁肯定会斩钉截铁,目的便只有一个,那是扳倒这个组织,撕开他们的伪装,让他们暴晒在阳光之下!
然而李秘却知道,想要扳倒这个组织,也漫说登天还难,打个相近一些的喻,那是推翻大明王朝还要难!
因为大明王朝在明处,大家都能够看到大明王朝的弱点在哪里,可群英会已经像病毒入侵一般,渗透到大明王朝的每个角落,而且他们在暗处,你很难寻找到他们的弱点。
李秘不是畏惧困难的人,而是他根本没有找到扳倒这个组织的理由。
他们并没有谋反,反而引导着这个时代不断在前进,只是他们的方式不太正大光明而已。
从吕坤的叙述之,李秘也得知,大明朝好几次危机,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群英会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将局势给稳定了下来。
吕坤甚至怀疑,英宗北伐之时的土木堡之变,著名相声演员,哦不对,啊呸,名臣于谦于少保,是群英会的人。
当初不少人想要迁都,是于少保力主抵抗,并另立新君,彻底断绝了也先的阴谋念头,于谦联合武百官,在太后的主持下,将郕王推立为新君,是为景帝,于谦也因此而成为了民族英雄。
除此之外,吕坤还怀疑,大明朝历史的不少名臣,其实都是群英会的人,虽然有些匪夷所思,但李秘是宁可信其有的。
由此李秘也想到,若一定要找个扳倒群英会的理由,只怕也在这件事了。
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于谦想要另立新君,保守派却选择议和妥协,为了完成大计,四朝元老张辅等保守派官员,因此受到了迫害。
而土木堡和北京保卫战,将成祖朱棣积攒下来的五十万大军,几乎全数打光,由于战争,也错过了发展经济的最好机会,便是连神机营火器的研究,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过得几年,英宗被放回来,没隔多久在内宫与外臣的帮助下,复辟为帝,又反过来诛杀于谦等当初那一帮有功之臣。
这一来一回两次戕害,使得大明朝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许多史学家总想着寻找一个节点,有人说是大明灭亡,始于万历,也有人说大明毁在了魏忠贤的手里,林林总总,各种说法都有,总想找个人,为大明的灭亡背黑锅。
而自然也有不少人认为,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由盛转衰的一个节点,从此之后大明便开始走下坡路,最终走向了灭亡。
然而李秘此时却找到了最好的背锅侠,那是群英会!
既然这个组织引导着时代的潮流,甚至暗操控王朝的更迭,那么大明朝的灭亡,该由群英会来背这个锅!
在李秘的心目,大明是最后一个纯正汉人血统,完全由汉人掌控政权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