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同时为了保证他们背挺直,李增枝又花自家的钱买了一百条和后背差不多长短的白杆,绑在衣服里,这样他们的背想弯都弯不下去了。今日检阅时,他们衣服里都藏着木板。
允听了他们的话,恍然大悟:“朕说呢,怎么觉得他们的动作十分僵硬,后背也不自然的突起,原来如此。你们可真会想办法。”
可允虽然夸赞了他们,心里却不怎么高兴。他是想问出他们训练的诀窍好推广,但除了在地上划横线这一条可以推广外,剩下的不具备推广价值。
若不是允给出的赏格太高,若不是李增枝自家有钱能买这些东西,若不是宋在府军右卫威望甚高,若不是府军右卫本来就是精锐军队,若不是最近京卫的伙食有了极大的提高,李增枝的做法根本行不通。一般情况下如他们这样等同于体罚的做两日,士兵就敢抗命不尊,这完全是特例中的特例。
不过宋和李增枝还是值得赞赏的,允又夸赞了他们二人几句。
李增枝十分高兴。从小所有人都觉得他没什么本事,包括他亲爱的父亲和大哥,这让他十分不服气:我也不是酒囊饭袋。这次他总算是证明了一把。
在一旁的李景隆也替弟弟高兴:他刚才听了宋和李增枝的讲述,同样认为他们的做法不具备推广价值;但李增枝毕竟差不多完成了陛下的任务,肯定会有奖赏。
果然,“传朕口谕,府军右卫百户聂荣,加世袭千户衔,赏赐白银百两;试百户加世袭百户衔,赏赐白银三十两;总旗、小旗,加试百户衔,赏赐白银十两;普通士兵赏赐白银十两。”
“至于你们两个,宋加昭勇将军阶,李增枝加怀远将军阶。等哪个卫出缺了,朕命你为指挥使。”
“臣宋(李增枝)谢陛下恩赐。”他们二人跪下说道。
“不用这么跪来跪去的,起来吧。”允说道。
等他们二人起来了,允忽然想到了什么,将金纯叫了过来,说道:“朕刚才有事情想吩咐你,不想被打断。你可看过《诗经》?”
金纯觉得允的这句话十分轻视他,当文官的哪有没看过《诗经》的?但还是答道:“臣看过,诗三百首基本都能背诵。”
“那《秦风无衣》这一首,你觉得好不好?”允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金纯在心中将这首诗过了一遍,说道:“在《诗经》中,算得上不错的诗了。”
“那你背一遍。”允道。
金纯不解,但开口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允转向在场的武将:“你们觉得,这首诗若是配上曲子,士兵们能不能听懂?会不会喜欢?”
“陛下是要如同秦国一般将此诗作为军中吟唱的歌曲?”蓝珍忽然说道。
其他人恍然大悟:原来陛下的用意为此。
或许有些人不知道,华夏自古以来也是有军歌的,流传下来最早的就是《秦风无衣》这一首;南北朝时柔然国有过一首颇为大气的战歌;之后唐代边塞诗十分流行,战歌也有不少。
唐代以后,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曾亲自创作军歌,能让将士高歌,在战斗中英勇杀敌,舍生忘死,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战歌,可惜其词曲都没有流传下来。
再然后所有有关于战争的诗词歌赋都是事后奏凯之歌,一直到清末才再次有军歌出现。
允前世所有国家都有军队的军歌,这些军歌或强调纪律,或鼓舞士气,比文绉绉的官话要有用得多。所以他也要创立军歌。
“陛下,这首《秦风无衣》或许在先秦之时通俗易懂,是普通士兵都能听懂的歌曲,但现在的士兵大多听不明白这首歌什么意思。”李坚说道。
“朕刚才检阅这些队伍时,觉得号子声很干巴巴的,忽然就想到了《秦风无衣》这首诗,觉得士兵们行军途中歌唱军歌是不是能提振士气?反正朕有时唱歌能提振精神,所以想设立军歌。既然这首诗士兵们听不懂,就不作为军歌了,朕令让他人编写军歌,供士兵歌唱,用来鼓舞士气和强调纪律。”允道。
他自己其实也知道这首《秦风无衣》现在不太适合当做军歌了,但他为了表明华夏有军歌是自古以来,自己只是在恢复传统而不是创新,所以必须提出这首诗来,等他们否定后再顺理成章的创立自己的军歌。
说完了最后的话,允结束了今日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