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老师,咱们的孩子就没有好的成绩,到时候也拼不过人家,上哪里有更多的大学生呢?”
又闹着要谢杨小贝,“闺女啊!这学校造得这么好,叔高兴!多亏了你拉来的钱,又操心学校的建设,才能造出这么好的学校,闺女辛苦了!”“要我说这个学校要叫杨氏学校才行啊!都是你们老杨家的人撑起来的!”又死活拖着杨老汉,“老杨头,你是这个!这个!”竖起的大拇指扳都扳不下来。
其实真正为了学校东奔西走,殚精竭虑的是这个可爱的老支书。他一直操心的事终于落定,太开心了,以至于像个孩子一杨发起了酒疯。最后还是易慧芬一声吼,“好啦叔!还不回家困觉去?”他才消停下来。没办法,自从杨启泰答应了回村里教书,他平时从诊所门口过都要绕道,总感觉没脸见侄女。
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除了易家颇有微词以外,杨老汉却出乎意料地支持儿子的决定。他年纪大了,其实很害怕孩子们离开。特别是最看中的幺儿,读了大学,结果却是要离开他去外面,是他不愿意看到的。而且他相信叶落归根,不管儿子到了哪里,最终还是要回到家乡,既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在村里上班呢?
所以尽管别人都说启泰将来会去城里,他还是一意孤行地为他造了新房。他不会阻拦孩子的脚步,但是现在是他自己选择回来,杨老汉嘴上不说,心里是很高兴的。至于名声、前程什么的,睿智的杨老汉表示人各有活法,在村里当校长的前程不好吗?
易家的心态则是跟易慧芬差不多,总觉得女婿大材小用。但是这样一来女儿不用离开,也不用面对身份差异带来的尴尬,反而是好事。乡亲们除了对大学生愿意回来村里教书感到感激,更加没有人说酸话——简直是天下掉下来的好事,要是有人讥讽他傻,被旁边的人也要怼死了。
大家对于大学生还是有种迷信的。就好像古时候的读书人一样,现在的大学生不说是举人,最起码也是个秀才级别。这样的人肯教自家熊孩子,那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事。谁家没有适龄儿童,谁家没有亲戚家的小孩?所以杨启泰在村里的口碑,一下子比他当年默默做了那么多年的医生都要高了。
反而是杨小贝从来都没有表露过她的功劳。没有人知道如果没有她,就没有这所超出时代水准的新学校,大家唯一的想法是,“哦,学校在卫生室旁边,有杨医生在,安心多了!”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杨小贝很享受这种感觉,在学校的事情终告一段落后,她现在主要的精力全部放在照料老妈上面——没错,忙忙碌碌间,老妈的预产期已经临近了。
老家算日子还全部都是按照农历,因为务农总是严谨地根据节气,除了学生和上班族,农民们说起来全部都是按农历计时。所以老妈的预产期是农历九月,开学后没多久就快到了。
最近老爸非常紧张,恨不得请假一个月天天守着——这样每天都担心家中孩子降临实在太忐忑了。杨小贝还嘲笑他终于知道了已婚学生的痛苦,其实她自己的紧张只有她……还有周品正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