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和尚双手做捧物状:“贫僧以食奉之!”
三俗脸上笑容敛去,叹息道:“万物众生皆平等?”
和尚笑着,点头:“我佛慈悲!”
三俗摇头道:“佛陀讲普度众生,万物平等。看似有情,但人无善恶,禽无强弱,草木无秋冬四季,众生蝼蚁皆平等,万物可救,万物又可弃,岂知不是最大的无情!”
和尚同样摇头,无悲无喜:“那道家所为又如何?”
三俗抬首望天:“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和尚闻言,轻声道:“无所作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恶者恶,善者善,生者生,死者死,又岂能曰有情?”
三俗道人听后,哈哈大笑不止,颇为畅快高兴!
和尚不解,不知眼前邋遢道士为何大笑,又为何高兴,按理说听到他贬低道门之语,该是生气,而不应是高兴。
道佛之争,自古皆有,斗经斗法斗禅斗坐,嘴上说不过,就是手底下见真章,闹到最后,谁也有几分火气,虽不至于见面如仇人般分外眼红,但到底没什么好脸色看,哪会有如眼前道人般闻听贬低道家之言而肆笑张狂无忌的修道者。
“施主为何发笑,可是贫僧说的不对?”和尚疑惑问道。
三俗喝了一口酒,大笑道:“大师说的都对,道家所谓的无为,说到底和佛家的众生平等我佛慈悲并没有什么区别而已!”
继而,三俗问道:“若一个人身受重伤,需要药草治病,但采集药草就会伤了草木性命,大师会如何选择?”
闻言,和尚捻数着手中三十六颗沉香佛珠,沉吟片刻,方才道:“当以救人为先。“
三俗点点头,又问道:“若一善人和恶人同时病危,大师倾尽全力只可救一人,大师会选择救谁?”
和尚略显迟疑,犹豫不决,思忖良久,手中那串佛珠亦给捏出了数个手印,才略显迟疑道:“贫僧会选择救那名行善的施主,至于那名作恶多端的施主,贫僧会念三十六遍《往生经》,为其超度,愿其往生极乐。”
三俗仰天而笑:“有轻重之分,有善恶之分,大师你尚未成佛!”
闻言,和尚无悲无喜,亦不恼怒,反问道:“施主,那你怎么做呢?”
“和大师一样!”三俗无半分扭捏作态,回答的是干净利落。
“施主也尚未得道!”和尚摇头叹道。
三俗耸耸肩,嬉笑道:“所以我名三俗,有喜有愁有善恶,喜酒喜肉喜美色,算起来也不止三俗了,可这就是活生生的人,佛曰众生平等,仙曰无善无恶,可就算不得人了!”
“有俗有俗,是人矣;不俗不俗,就不是人了!”
说完,三俗道人灌了一口酒,仰天大笑踏风而去。
和尚亦宣了声佛号,低头继续为地上被伤了腿的兔子疗伤。
这一则佛道之辨,道佛之争,谁也没说服谁,谁也没辩赢谁。
其实,这也不算是什么正统的道佛之辨,既没什么水陆法会的盛举,亦无什么口绽莲花步步生莲的绝景,但玄溪道人却对这则故事评价很高,言其曰:“佛是佛,仙是仙,人是人,学道求佛,是人非人,一念之间!我学道,但我为人!”
倒是后面另加的一语:“还差一步!”在唐笑风看来有些莫名其妙,不懂这位曾被誉为三百年难得一见、通明早慧的玄溪道人所指为何,打的是什么机锋。
但唐笑风一直认为,三俗道人那句“有俗有俗,是人矣;不俗不俗,非人也”,倒是一语道明了人之为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