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问题。
“刚上课那时候,工资五百块。”土登老师羞涩一笑。
五百块?
得益于从读小学开始就拥有自己的零花钱,董小均对钱,以及钱的数量还是有概念的。可是,五百块钱,都还没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多,这么少工资怎么活?
虽然没考虑到时代不同的问题,但小男孩还是忍不住为土登老师感到担忧。
“五百块?那时候够用吗?”温茜茜也关心地问道。
“不够用,他那时候暑假都要上山去采松茸,平时还要帮家里喂猪喂牛。”土登老师不好意思说,扎西老师替他说了出来,“我住他家附近,经常看他天没亮就起来挤牛奶跟喂猪,然后还要在火炉前面备课。”
这些辛苦,要不是这会儿镜头拍了下来,恐怕都要被埋没在那座海拔两千多米的偏僻山村里,无人知晓……
“我们都知道,现在国家都在推行‘一师一校’以及‘复式教学’村小的撤并和改革,然后我们听说之前徐龙乡中心小学的校长也到村里动员过,希望把你们师生都一起转入硬件设施更好的中心小学,但后来这个事情还是没能达成,是怎么样一个情况?”温茜茜问了一个稍微有点敏感的问题。
扎西老师坦诚地说道:“是这样的,其实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也很希望小孩能去到好一点的地方去读书。但我们村到乡里很不方便,四个小时,走的时间长不说,翻山越岭的,还很危险……”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颠沛流离?
这句话用在这件事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村里有很好的教学资源,村民们也不舍得让才读小学的孩子跋山涉水,去到四个小时路程以外的乡里读书——大城市的我们,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在来回的通勤上面,都会觉得疲惫不堪了,更何况这些还是小不点一样的小学孩子呢?
扎西、土登两位老师不好意思自夸,但他们的教学质量确实不错,村民们甚至还接回了在县里上完了幼儿园的小孩回来村里上小学!
也正是因为村民们的认可,莫丁村小学这个教学点被保留了下来,成为现在德容县仅存的一间村小……
“教书特别实在,就像是种庄稼,你付出多少汗水心血,都能在学生的进步中得到体现。那时我就明白这辈子要干什么了。”扎西老师说了一段让人很感动的话。
苏雪璇转头看向董小均,平时上车后都要往车窗外面看的小男孩现在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两位淳朴的乡村老师!
他的眼光专注而且投入,可能平时上课的时候,老师都没办法让他听得这么认真。
苏雪璇不知道两位老师的采访,会对还只是十岁的小男孩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她能肯定的是,两位老师的故事,一定会让董小均发自内心地感到震撼,也将会或多或少的,以榜样力量的形式,引导着他去做正确的事,去做大写的人!
董义霞带儿子过来南海岛的目的,不就是这样吗?
(注1: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